+ 招生专业:交通运输类
+ 学院网址:http://trans.bjtu.edu.cn/
² 历史悠久:百余年历史,与学校同庚
² 独特的学科优势: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² 综合的办学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显著,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² 培养了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交通运输学院与北京交通大学同庚,有百余年历史,是我国现代交通运输教育的发祥地。学院拥有4个本科专业: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和电子商务;3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点;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知名学者 | u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高自友 u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1人:陈旭梅、冯雪松、关伟、贾斌、李克平、秦勇、孙会君、吴建军、徐猛、闫学东、杨立兴 u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董宝田、高自友、贾利民、林柏梁、邵春福、张喜 u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高自友、于雷;讲座教授1人 林兴强 u 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张旭 u 青年“千人计划”1人:闫学东 u 青年长江学者2人:贾斌、杨立兴 u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高自友、吴建军 u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5人:贾斌、姜锐、孙会君、徐猛、杨立兴 |
名师 | u 市、部级优秀教师3人 |
荣誉团队 | u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u 北京市教学优秀团队2个 u 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
教师职称 | u 教授59人,副教授81人,博士生导师79人,硕士生导师167人 u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3.7% |
学院设有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近年来,学院以大学生创新性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研梯队建设和学科竞赛为平台,形成了完善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要求的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学生在本科阶段即可得到科研技能的良好训练。大学生创新性训练计划项目立项逐年增加,2016年度,学院本科生共获得各类专业科技竞赛获奖48项,其中国家级3项、北京市级奖项15项、校级奖项30项,成果丰硕,成绩斐然。参加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在保研时获得一定的附加分。
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典、日本以及港台地区等著名大学有着广泛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并签订了合作协议。
夏季学期和暑假期间,学院开办国际暑期学校,邀请多名国外交通运输领域的知名教授参与国际班教学活动,提供多元化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会在暑期选拔优秀学生出境参加国际交流研习班,2014、2015和2016年,学院连续三年与香港物资采购与供销学会(简称IPSHK)、香港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选拔了多名优秀本科生赴港学习交流,目前已有多名学生被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位。
2017年开始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联合开展“交通运输”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入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国际领先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充分融合和发挥了两校的学科综合优势,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国际化工程人才。
培养目标 | 采用导师制培养在交通运输领域具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使学生积累未来研究生阶段学习研究的良好潜质。培养具有能够引领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和管理领域发展的潜质,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拔尖人才。 |
选拔条件 | 面向本学院2017级新生选拔。不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不能报名。 |
选拔方式 | 入校选拔、笔试面试 |
选拔人数 | 预计招收30人 |
对应专业 | 学生第二学期可根据意向进行专业(方向)选择,专业(方向)为:交通运输(铁道运输)或交通工程专业。 |
发展前景 | 政府相关交通运输职能部门,规划设计研究所、各级政府运输管理部门、规划设计院、科研院所、轨道交通运营公司、铁路局或铁路集团公司、国际交通咨询公司、交通运输金融投资与管理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也可以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 |
交通运输类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依托国家级交通运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实验教学,培养能够从事交通运输政策、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与控制和互联网相关领域的系统建设、商务运营管理的高级管理与工程技术人才。
2017年按“交通运输类”专业名称进行大类招生,包括4个专业: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和电子商务,可分流至8个专业(方向),即铁道运输、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输工程、高速铁路客运组织与服务、民航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和电子商务。第2学期进行专业(方向)分流。
☆专业特色
特色一 | u 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u 全国第一批设置电子商务专业; u 交通运输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 u 具有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和管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u 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
特色二 | u 有国外留学经历教师比例较高,与国际著名高校有广泛交流与合作; u 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 u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2个; u 部分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学业全程指导。 |
特色三 | u 与国内各铁路局、设计院、大型企业(中铁快运、北京地铁、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和科研单位(铁科院、交规院、交科院、经规院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
特色四 | u 设有轨道交通拔尖创新人才试点班(詹天佑班),培养具有较好科研理论创新能力、工程技术开发能力的工程型拔尖人才; u 设思源班,培养具有扎实理学基础的创新型拔尖人才。 |
铁道运输是交通运输类专业的一个传统和优势专业方向,从1909年开始招生,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本专业以培养交通运输拔尖创新人才、塑造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培养出一大批铁路运输管理专家、学者和铁路行业高层管理者,全面支撑国家铁路规划与运营,以及国家“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在国内外、铁路内外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声誉,2010年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专业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在系统学习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上,将重点学习铁路运输基本理论知识,开展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核心课程有铁路行车组织、铁路站场与枢纽、铁路货物运输、铁路旅客运输等理论课程,以及与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铁路运输综合实验、铁路运输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
☆升学就业
交通运输(铁道运输)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毕业人数 | 176 | 180 | 147 |
上研人数 | 74 | 77 | 56 |
留学人数 | 15 | 14 | 14 |
就业率(%) | 97.16 | 95 | 97.28 |
近3年上研院校示例 | 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铁路科学研究所 | ||
近3年留学院校示例 | 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香港大学、墨尔本大学 | ||
近3年就业单位示例 | 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南宁铁路局等18个铁路局及铁路总公司、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神华集团等 |
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校在传统铁道运输专业深厚积淀基础上,通过加强特色理论与实践教学,凝练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需要的高级管理与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学生将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开展行业实践活动。核心课程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城市客运管理及应急处置、城市规划、列车运行计算与设计、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技术、轨道交通资产管理与运营补贴、市郊运输技术等。实践活动包括与专业方向紧密结合的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和生产实习等。
☆升学就业
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毕业人数 | 98 | 98 | 89 |
上研人数 | 36 | 43 | 36 |
留学人数 | 13 | 11 | 8 |
就业率(%) | 93.88 | 93.88 | 96.63 |
近3年上研院校示例 | 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 | ||
近3年留学院校示例 | 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纽约大学 | ||
近3年就业单位示例 | 北京京港地铁,广州地铁集团,深圳地铁,天津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武汉地铁 |
本专业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国家一级学科以及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城市交通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产学研基地,以适应交通运输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所需基础理论和工程素质教育为重点,培养具有综合交通运输背景,满足交通运输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科学与工程素养,具有智能运输工程领域多学科交叉背景人才。
采用小班教学和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一对一”学习指导,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轨迹。实施科教融合,创建教学实践平台,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升学就业
交通运输(智能运输工程)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毕业人数 | 33 | 30 | 12 |
上研人数 | 13 | 15 | 4 |
留学人数 | 5 | 4 | 3 |
就业率(%) | 96.97 | 100 | 100 |
近3年上研院校示例 | 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近3年留学院校示例 | 西北大学、南加州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 | ||
近3年就业单位示例 | 上海铁路局、北京铁路局、贵阳地铁、武汉地铁、深圳地铁、滴滴打车、招商银行、中国航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通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
为适应我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及其国际化战略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我校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开设“高速铁路客运组织与服务”专业方向。本专业方向朝气蓬勃,成立于2015年,旨在满足我国高速铁路快速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巨大需求,培养高速铁路路网规划设计、运力资源配置、产品设计与营销、运输组织与服务管理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将系统地学习高速铁路运输基本理论知识,采取校企联合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核心课程有高速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行车组织、铁路站场与枢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等理论课程,以及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铁路运输综合实验、高速铁路客运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
☆升学就业
学生毕业后,可在涉及高铁业务的铁路局管理部门、站段、铁路规划设计院、高速铁路公司及与高速铁路相关的国际化企业等单位就业。该专业暂无毕业生。
为适应我国建设民航强国及其国际化战略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我校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开设“民航运输”专业方向。培养从事民航运输专业领域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
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将系统地学习民航运输基本理论知识,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核心课程有机场运行管理、机场规划与设计、民航客运与货运、航空公司运行管理、空中交通管理基础等理论课程,以及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民航运输综合实验、民航运输(机场、航空公司相关部门)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
☆升学就业
学生毕业后,可在涉及民航运输业务的民航机场(通用机场)、航空公司、民航管理局和科研单位从事技术、管理及研究工作。该专业2017年开始招生,暂无毕业生。
本专业立足城市道路交通与公路运输领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以及行业发展需求,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背景,坚持“加强人文修养、融通学科基础、提高实践能力、发展个性特长”的教学理念,以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与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和工程素质为教育重点,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有特色、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现代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工程教育,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交通运输专业理论、系统分析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以及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培养具备科学精神素养、卓越工程技术、引领行业发展潜质的专业型、管理型以及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2007年被评选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点,2009年被评选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3年按国际工程教育水准完成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3年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核心课程有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工程等,以及相关实验和专业实习等,其中,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属于国家级精品课程。
交通工程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毕业人数 | 29 | 38 | 67 |
上研人数 | 6 | 20 | 25 |
留学人数 | 14 | 4 | 15 |
就业率(%) | 93.1 | 94.73 | 91.04 |
近3年上研院校示例 | 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 ||
近3年留学院校示例 | 康奈尔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东京大学、香港大学、纽约大学 | ||
近3年就业单位示例 |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中国移动、中建集团、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中国市场杂志社 |
本专业紧密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现代物流行业人才的重大需求,依托我校交通运输知名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引入现代物流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强调现代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服务运作管理等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培养具有物流系统化与一体化思想,具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以及经营管理与控制等能力的物流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系统地学习物流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开展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训练,通过核心理论课程学习以及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和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物流工程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毕业人数 | 4 | 15 | |
上研人数 | 0 | 6 | |
留学人数 | 2 | 1 | |
就业率(%) | 100 | 100 | |
近3年上研院校示例 | 北京交通大学 | ||
近3年留学院校示例 |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 ||
近3年就业单位示例 | 北京铁路局、中铁大桥局、中铁、中外运 |
本专业依托交通运输大背景,适应互联网时代商务活动电子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及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经济管理、商务经营等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基于互联网的商务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商务运营、物流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与管理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人文社科基础类以及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类教育,学习网页与WEB程序设计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经济、营销管理、移动商务应用开发、用户交互设计、商务智能、物流技术与管理等课程。还为学生开设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开发、商务数据分析和专业实习等实践课程。
电子商务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毕业人数 | 24 | 25 | 18 |
上研人数 | 1 | 5 | 9 |
留学人数 | 4 | 4 | 3 |
就业率(%) | 100 | 100 | 100 |
近3年上研院校示例 |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 ||
近3年留学院校示例 | 华威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巴斯大学、布里斯托大学 | ||
近3年就业单位示例 | 百度、阿里巴巴、京东、今日头条、新浪、搜狗、中粮我买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